深水埗区议员刘佩玉:推行“简朴房”新政,致力取缔香港㓥房问题
70 多岁的徐先生,在香港深水埗的一间㓥房住了二十余年。这栋老旧"唐楼"没有电梯,狭窄的楼梯道光线昏暗,每次上下楼,他都要停下来喘口气。"以前年轻时上班没觉得辛苦,但现在年纪大了,痛风、高血压,每天上下楼都折腾得够呛。"他对前来探访的深水埗区区议员刘佩玉说。
徐先生的房间仅数平方米,潮湿逼仄,一台用了多年的冷气机卡在窗户边,早已老旧不堪。"管理处从没帮我处理过问题,连这台冷气机都没人理。"徐先生语气里透着无奈和疲惫。
在香港,像徐先生这样的生活环境并非个例。据统计,全香港约有 11 万个㓥房单位,居住着约 22 万人,其中 3 万个属于劣质房,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:狭小空间、缺乏通风、采光不足,甚至是消防死角。然而,在寸土寸金的香港,对许多低收入家庭而言,这已是他们能负担的唯一选择。
在香港特区政府 2024 年的施政报告中,提出了"简朴房"计划,旨在逐步取缔不符合条件的居所,包括劣质㓥房。根据政策,新单位面积不得少于 8 平方米,必须具备窗户和独立厕所。这一政策一经公布,便引发了租客和业主的关注,也带来不少疑虑。
"羊毛出在羊身上",徐先生忧心忡忡地向深水埗区议员刘佩玉咨询,"如果㓥房被取缔,新单位要求更高,租金是不是也会水涨船高?"
刘佩玉向徐先生解释:特区政府推动"简朴房"最终目的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,许多人担心租金上涨,甚至无处可住,但政策并非一刀切,而是有过渡期的。
她指出,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加快公屋建设,预计 2025 年将有 3 万个公屋单位落成,再加上过渡性房屋和简约公屋,整体供应可达 6 至 7 万个单位。此外,从立法到实施仍需一段时间,政府也在研究不同形式的安置方案,以确保租户不会因政策而流离失所。
"现届政府从‘提速、提量、提质、提效’四个方向着手,解决土地房屋问题。"刘佩玉补充道,"另外,2022 年实施的㓥房租务管制条例,已为租户提供 2 年加 2 年的续租权,并限制租金调整幅度不超过 10%,禁止滥收水电费。"
但对于楼宇业主来说,疑虑依然存在。
"如果一间单位现在被分隔成六个小房间的‘㓥房’,未来要转型成‘简朴房’,是否符合标准?窗户、水电怎么改?"刘佩玉坦言,业主的疑问也需要政府制定更具体的配套措施,否则即便政策方向正确,落实时仍可能面临挑战。
"作为区议员,我们有责任确保政策能回应居民需求。"刘佩玉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,政策执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。例如,目前过渡性房屋的分配比例是 8:2 ——八成给公屋轮候册上的住户,两成留给有特殊困难人士。
未来随着简约公屋和公屋供应增加,是否能调整这个比例,让更多㓥房租户受惠?刘佩玉希望能探讨更灵活的安置方案。
"‘简朴房’是对基本居住尊严的保障。对于徐先生和 22 万㓥房住户来说,他们期待的不仅是一个新政策,而是一个真正能落地的安居承诺。"刘佩玉说。
总策划丨胡泉
总统筹丨蒋铮
统筹丨王漫琪 李国辉 何奔
执行丨彭灏明 彭泽祥
文稿丨梁源
视频丨戚容源 梁源
剪辑丨戚容源
包装|胡斌斌 林丹丹
海报丨胡斌斌
旁白|区子晴